戴建业:哈哈■◆★■◆★,我倒认为,面对高考出分的“黄金三秒■■★■”,家长与其“提前对着镜子训练表情管理”,不如提前调整好心态。俗话说★◆◆◆■:◆■★◆“知子莫若父◆★■,知女莫若娘◆★■。◆◆★★”对自己小孩能考出多少分数,家长心里要有大致估计,这样在高考出分的“黄金三秒★◆”才不至于失态。不管考出了什么成绩■■◆,父母都应该有理性的态度◆★。
说到培养共情能力,这倒真是经典诗词的强项■◆★■★。共情能力是一个心理学术语■■◆■★,是指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,权威英语词典的解释是:★◆“Empathy is a psychological term that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share the feelings of others.◆■◆★■★”我们阅读诗词就是理解人性,就是对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。阅读经典诗词时,我们在分享诗人的喜怒哀乐中■■,不知不觉陶冶了自己的情操,净化了自己的心灵◆◆。
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口号是“多快好省,力争上游◆★★■”,接着人们天天喊“只争朝夕■★”,改革开放后大家又喊“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◆★◆★◆”★■◆。如今AI又加速了“效率至上★★★◆★■”主义,西方也开始鼓噪★◆★“加速主义■★■”——这一生好像一刻也没有消停过。
戴建业:由于我的一生都是“碰巧”,不是被命运作弄,就是被时代裹挟,“我的人生我做主”不过是天方夜谭,所以我觉得■★◆“人生规划”都是“人生鬼话”★◆◆■■。
戴建业:我不了解罗振宇先生说的“AI寒门★★★”是指什么,还没有听说AI构建了现代社会的底层逻辑。AI对使用者并没有设置高门槛,甚至根本没有设置门槛,只要你想使用AI,它马上随叫随到。你用得越多,自己就越顺手;你用得越多★★◆◆◆★,AI就越听话。
要是还像从前那样,抱着“学一门好手艺★◆◆★★■,好一生有饭吃”的心态选专业■★■◆,这样的家长将来一定会很失望◆■◆★■。现在人人挤破头往里钻的企业,几年后可能资不抵债◆■◆;现在有些专业“人见人爱,花见花开★■■★◆■”,几年后可能■◆■◆★■“人见人嫌,狗见狗厌◆★”。谁长了千里眼能看清几年后呀?原先总以为文科生将来容易失业,其实理工科生也同样面临职业洗牌。上个月看到的一个视频中,比尔‧盖茨说最先大批失业的可能是医生,其次可能是教师。医生就不用说了,属理工科◆◆◆■;教师中同时包括了文理科★★■◆。还有人说,普通程序员、文秘、白领职员,一直到汽车司机、码头工人……都可能属于第一批失业大军■■★■★。正如《老子》第五章所说,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■■★★★■,AI对谁都不会偏心——你要是干不过AI,AI就会“干掉”你◆★★。天地很公平,天地也很无情。以软件编程来说,一般的小程序AI编得又快又好,大多数程序员干不过AI;旧体诗词写作也是一样★■◆,AI写出来的旧体诗词■◆◆■★★,会让许多旧体诗词爱好者脸红。
古代经典诗词永远是我们精神的蛋白质和维生素,当精神出了问题,随时可向它们求救。它们可以抚慰我们精神的创伤,可以平息我们心灵的躁动,还可以鼓起我们生命的风帆。
戴建业★■◆:近两年文科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双双下滑◆■,主要还不是AI冲击的结果,而是经济转入低谷期的必然现象■■◆★★◆。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呈波浪形,不可能永远高潮迭起。很多文科专业在社会上本来是锦上添花,囊中羞涩的时候,人们急需雪中送炭,先砍掉的自然是文科专业◆★◆★■■。当口袋里只有30元时■★■◆,一本新书是25元★■■■■◆,一碗牛肉面也是25元,你愿意买精神食粮还是物质食粮■◆★■■★,这不是癞子头上的虱子——明摆着的事吗■■■◆?
戴建业老师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解读经典诗词和教育,深受网友喜爱;蒋叶光老师深耕教育领域,对AI时代的教育变革有着深刻洞察。这次对谈信息丰富,涉及高考志愿选择★◆◆★★■、人生规划等。戴建业认为,在不知道哪些专业会被淘汰的情况下,选一个既能为很多专业打基础■★◆★,又有利于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专业◆★。同时,他认为AI对文科和理科的冲击是一样的,但未来AI代替了更多人的工作后★◆◆,人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■■◆★◆■,反而对精神产品需求更多■■◆★,从这种角度上看,文科的春天来了。
戴建业:太太检查出晚期肺癌后,我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出去演讲◆◆■★,自然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,编这个“故事”的朋友也许是出于好心,但不应违背基本事实。太太平时十分节俭,我自己的收入也一直不低,小孩上学读书我们没有花什么钱■◆★◆■,中小学没有让他上培训班■★■,在国外读研究生又有全额奖学金。加之听说太太患病后,北京和上海两家出版社都一次性给我预付了不少版税◆★■,能保证她有较好的医疗条件,不需要我出去演讲挣医疗费。对此我通过媒体已经发过多次声明。
李白一生从不按常规出牌★★★■:人家积极考进士进官场★◆★◆■■,他偏偏周游名山寻仙访道★★◆★,或者口出大言干谒王侯■★■■。一被唐玄宗征召,就★◆■◆■“仰天大笑出门去■■◆”;一被唐玄宗赐金放还,就怒吼■◆“大道如青天,我独不得出”★■。他一直误把写诗的天才当作治国的干才,不断演出人生的悲喜剧★■★◆★◆。
不过,我还是忍不住要对年轻的朋友们说:职场上越是紧张、繁忙◆★■,越感到挫败◆◆★、焦虑,越要给心灵留一方书桌。哪怕工作再忙,也不妨★■★◆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■★◆■◆■”◆■★★◆,偶尔像孟浩然一样懒散闲适;哪怕事业暂时处于低潮,照样可以◆■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像贬谪中的苏东坡那样旷达洒脱■■;哪怕接二连三遭遇挫折◆◆■◆,也一定要坚信“乘风破浪会有时■◆■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★◆■◆★◆,像被赐金放还的李白那样坚强自信;哪怕多年来长期倒霉■★◆◆★■,也不妨背诵◆■■★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◆★■”,像遭贬二十多年的刘禹锡那样抖擞精神。
无论个人还是民族,压力过大,紧张过度,■■■★★“欲速则不达”还在其次,时间长了肯定会出问题——弦绷得太紧一定会断,何况血肉之躯?我们这辈是紧张的一代★◆■,下辈则成了焦虑的一代。我们这代人虽精神紧张■★★★◆,但工作还算稳定,尤其像我这样考上了大学的幸运儿★★,一上大学就真的实现了“鲤鱼跳龙门★★◆◆■■”◆★■◆。我们的下一代,尽管物质条件比父辈更好★■◆◆★■,但入职门槛更高,科技迭代更快,职场淘汰更无情■■,工作变动更频繁——他们既找不到精神停泊的港湾◆◆★◆,又很难捧到生活的“铁饭碗”。这时候还和他们谈精神浪漫■◆★,谈人文关怀,谈共情能力,说轻一点是未免奢侈,说重一点是◆★■■◆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◆★★■■。
提问◆■:您在解读诗词时常融入个人情感。在AI主导的“效率至上”时代,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与人文关怀?从诵读诗词里获得的浪漫感,能否弥补AI时代缺失的情感联结■■★★◆■?
但并不是说古人没有焦虑,更不是说古人都生活得惬意。南宋方岳在《别子才司令》一诗中就感叹说:“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与语人无二三。”清代诗人黄景仁更在《杂感》中大发牢骚:★◆★★“十有几人堪白眼,百无一用是书生。”李白一生颠沛流离,杜甫一生◆◆★★◆“艰难苦恨”■★,刘禹锡在“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★■”,苏轼一生在贬谪中度过,他说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”◆★★★。
四是超脱旷达■■★★◆,最典型的诗人是苏轼★★,如他的名词《定风波·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》★★◆◆:
在AI迭代发展的今天★★◆■,谁都不能预判哪个专业不会被淘汰,更不敢预判哪个专业更有前途。
另外,也不要以为◆■“一考定终身◆★◆★■”。这次没考好还有下次◆■■,如果心态稳定,还可以复读◆★。当然★◆■■,只要成绩达到预期,我不建议考生复读——复读一是太磨人,二是白白浪费了青春◆■。
比较明智的做法是:有一个大致的人生方向,但不设定具体的目标◆★■◆◆★,目标太具体就是跟自己过不去■◆。因为人生有很多偶然性,我们务必让自己的人生保持弹性,倒霉了不至于绝望沮丧,走运了也不会得意忘形。
如今,父母喜欢越俎代庖,信心满满地为小孩规划人生,使儿童没有任何玩耍时间,却不知玩耍才是儿童最好的学习◆★★◆★★。爱玩且会玩的小孩最有出息:游戏中不知不觉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,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,养成了他们的专注力,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,尤其是让他们获得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——用游戏的态度来对待一切,既集中精力全力以赴★◆■★■■,又不过分在乎输赢★◆■◆。游戏看重的是过程而非结果■◆,赢了玩得过瘾■■★■■◆,输了也玩得过瘾。如果以这种态度对待学习,还愁成绩不突飞猛进?如果以这种态度对待高考,还愁高考不超常发挥?如果今后以这种态度对待工作,还愁工作出不了好业绩◆★★?如果今后以这种态度对待人生,人生道路上还有什么挫折能把我们压倒★■★★■?
早年的杜甫很有志向,也许还有自己的人生规划,中年以后流落到哪里算哪里,哪里能活命就哪里,在命运的方舟上颠簸一生。
安史之乱对杜甫来说★◆★,还真是“国家不幸诗家幸◆■★”,使他有机会成为左拾遗。正直的品性加上固执的个性,使他忍受不了官场的污浊■★◆★,而污浊的官场也容不下他。丢官后不久,他写了《三吏》◆■◆、《三别》◆★★◆,接着流落到秦州(今甘肃天水市),再从秦州漂泊到西蜀◆■◆★◆。晚年,他从西蜀下三峡★◆,出峡后南下湘潭■■◆■,一生就在湘潭划上了句号。
对自己和对小孩都要宽容宽心——宽容便不苛求■◆◆,宽心则不急躁。用现在的话来说■★◆■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“生命时区★■”:美国前总统奥巴马55岁已经退休,现任总统特朗普78岁又来竞选;起步慢的也许先跑到终点◆■◆★■◆,抢跑的反而会被甩在后头,干嘛非要“只争朝夕★◆★◆◆”呢◆■■?
提问★★◆◆■:您曾提到AI时代最稀缺的能力是★■★◆:跨文化理解力、想象力◆★■★■、创新思维以及幽默感★■◆★◆◆,(如您的◆■■“麻普”教学风格);您也曾提倡◆★◆“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”,提出“要学无用的知识■★★◆”,认为这些知识能激发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。您会建议学生们辅修哪些■◆★“无用”学科★★◆◆■★?
戴建业:我的确说过,古代人的焦虑也许比现代人轻多了,这个判断并没有统计数据◆■■,是基于古代生活节奏较慢的估计。
杜甫出生于官宦人家■■★◆,远祖杜预是晋朝的开国元勋,也是大名鼎鼎的经学家和史学家——十三经注疏中的《春秋左传集解》就是他撰写的★■★★★◆。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朝的著名诗人,也是那时有名的牛皮大王■■,觉得自己的诗歌比屈宋更好,自己的书法比王羲之更强★■。杜甫后来夸自己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,仿佛还能看到他祖父的影子。
提问:看网上资料,您说感觉自己一直是被时代和某种命运裹挟着走★◆★◆◆◆,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,包括在网络上走红也是很偶然的。您将自己的一生总结为“碰巧”二字。您觉得人生是否能够被规划?
现在的考生再也不会闹我这种乌龙。我希望考生和家长充分了解目标院校及专业的特点、历年招生分数,尽量做到既不高估自己,也不低估自己——高估怕落选◆■◆,低估怕被★◆■◆★“贱卖”■◆◆■★。
在统一化★★、标准化、规范化这些方面◆■■★◆★,人类永远干不过AI。这是AI对我们教育严峻的挑战。假如我们的后代只是步调一致,只是千人一面,只是万众一腔,他们必然是未来社会的废品◆■◆◆。
AI特别听人使唤★◆,既不闹情绪,又不知疲倦,平时我也常把AI作为工作助手。但我们不能太信任它◆■◆★◆★,我发现它越来越喜欢胡说八道★★■◆,甚至搜集材料也经常撒谎◆■。
我国自古就有状元情结,如今演变为名牌大学情结◆◆◆■,这使得许多大公司和好单位的大门,只对名牌大学毕业生敞开。好在,第一次求职时,人家才只看大学牌子;第二次求职时,人家就看重过往的业绩和个人能力。这样★■■,名牌大学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都有挥洒的空间——名牌大学毕业生潇洒在前,普通大学毕业生也可能风光在后。不妨看看我国各大企业老总的第一学历:字节跳动张一鸣毕业于南开大学■★◆;腾讯的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★◆■■;阿里巴巴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;新东方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——从他们的学历上可以看出,名牌大学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都有出头之日。
最后谈谈大学里的专业设置:现在大学里很多专业早该停招,很多系的学生一毕业就失业◆■◆◆★■。之所以还在开这些专业,是因为有大量相关专业教师。要想避免这些在职教师失业◆★,就得让几年后的毕业生失业★★■,你们觉得精明的大学校长会怎样选择呢?
今天,考生们走到了人生重要的节点,毕竟我是高考的过来人,且一生都在大学从事教育工作,愿意硬着头皮谈点自己的意见★◆◆◆★,仅供家长和考生,以及广大观众参考,但愿没有误人子弟。我姑妄言之,大家姑妄听之◆★。
明人有言“人皆为可上可下之才■★■◆◆■”,说的是人具有无限的可能性■★。过早作人生规划无异于画地为牢,可能会堵塞其他的发展通道■◆★■★◆。譬如过去农村家长让小孩拜师学艺,学了石匠就难成木匠■◆★◆■★,学了缝纫就难精雕刻。
反之,要是考分已基本反映自己的水平★★★,自己对复读能否有较大提升没有把握◆★■■■◆,加之自己的抗压能力又不太强,而且目前的分数能上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大学,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复读。毕竟,复读会耽误一整年的青春,反复刷题比吃馊饭还难受。
提问:戴老师当年高考拿到分数那一刻还有印象吗★★◆■■?以及父母在高考期间对自己的支持和影响如何?
应广大观众◆■★◆◆★、尤其是考生和家长的要求,单独发表戴建业老师在网易《AI规划师》节目的问答,如下■◆★。
其实◆◆,我真正的遗憾是没有填好专业。当时头脑发昏想当诗人,填报了母校的中文专业★■◆★。其实◆◆★★,我在中学学得最好的是数学★◆★■■★,高考考得最好的也是数学,我自己最喜欢的也是数学。入学后,我多次想换专业都不成,那时各大学都不允许换专业。我想退学复读又遭到妈妈的坚决反对,只好硬着头皮读到毕业◆★■■■★。由于我特别会考试,强记能力也很强★◆■★,有些毫无兴趣的科目经常逃课,考前开夜车复习都能考高分。我对中文是★◆■◆◆★“先结婚后恋爱”——考古代文学研究生,是教学实习太差后的匆忙决定。现在,教古代文学、研究古代文学,既是我的职业,也是我的饭碗★◆★★★,同时也是我的兴趣所在。
进入大学后,一定要让自己变得足够有弹性——在大学里学专业能触类旁通◆■★★,将来在职场上才能随时转舵,不断为自己找到新的发展方向。
言下之意,只要起用我这当世的谢安◆■◆★★★,谈笑之间我就能把天下搞定。哪知,刚一下山李璘就兵败被杀,他自己也被投入浔阳狱中。这时他才感到自己走向了人生末路,在狱中痛苦地写道:“平生不下泪,于此泣途穷。★■◆◆■■”很快,李白被判长流夜郎(今天贵州的荒蛮之地)。他沿江逆流而上,从九江到江陵,由江陵到三峡白帝城,幸好到白帝城后便逢唐肃宗大赦,他又像犯错的小孩免罚一样,马上手舞足蹈地回到了江陵:
提问:您曾说过古代人的焦虑比现代人轻多了,因为生活节奏更为缓慢。古代诗人们一般如何排遣焦虑?
戴建业◆■:这涉及到我们教育问题。目前我们的教育强调统一、规范★■■★、一致,它适应大工业时代流水线作业的人才培养模式。
由于我的高考超常发挥■★★★■,我比大学少数同学高出上百分。如果刚进大学就知道这一情况,我也许会出现情绪问题。等知道自己的考分时已年过半百■■,记得那天夜晚我只有无奈地苦笑。我说完全没有遗憾肯定是假的,可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呢★★★★?我曾在一本学术著作的再版后记中写道:“正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遗憾,才串起了我们漫长的人生。”
有共情能力的人更能将心比心★■★★★,对人性有更深的理解★◆■★◆◆,对人不会偏激易怒■★,对事不会轻率极端。
提问◆★◆★★★:之前您曾辟谣很多网传文章中提到的“如果妻子都留不住,要风骨何用◆◆■★■”◆■,但您与妻子的故事也的确感动了许多人◆★■★。您觉得什么才是“文人风骨”?以及其于当下的意义何在◆■?
当务之急,我们的教育必须发现和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,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,培养他们敏锐的直觉,鼓励他们离经叛道的思维。至于他们为人是严肃还是轻松,说话是呆板还是幽默,这好像是一个人的气质问题◆■。上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先生提倡幽默,遭到了鲁迅和钱钟书先生的讽刺■■★■◆◆,因为幽默完全无法培养,也根本不宜提倡。
李白之所以是中国伟大的诗人,是因为他通过个人生命的激扬★◆★,生动地表现了盛唐时期我们伟大的民族活力。他生命力之旺盛,气势之强劲,情感之浓烈,在我国古代诗人中无与其匹◆◆★。一方面生性乐观◆★★★■■,一方面高度自信,使他处在低潮时从不气馁,面临绝境从不沮丧,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;★◆“东山高卧时起来,欲济苍生应未晚”★■■◆;◆★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■■,直挂云帆济沧海■■★”……李白诗歌读来气畅神旺,最适宜“养浩然之气”★■■★◆。
二是天性的豪迈奔放,任何打击挫折都是小菜一碟,如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◆★◆■:
6月19日,在网易科技与网易有道领世联合出品的对谈节目《AI规划师》中,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席专家戴建业老师,与网易有道副总裁、高中教育研究院院长蒋叶光老师展开深度对话★◆★■,探讨AI浪潮下,高考生的人生选择■■★■★■,以及AI对未来教育的影响。
戴建业◆★★■◆:希望大家热情拥抱AI,经常使用AI,经常给AI投喂“健康食品■★■◆”,这样AI就会成为我们的好帮手,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■◆★★。现推荐几本相关书籍:
戴建业:前不久,有学生问我:“戴老师,从您记事至今的几十年里,您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?”我几乎条件反射般应声答道:“急促匆忙。★★★■◆”无论是时代、民族,抑或我个人★■★■,都是步履匆匆。
说到好专业的界定也可能因人而异,这完全取决于各人的兴趣和能力。选专业和读书都应把兴趣放在第一位◆■■★,有兴趣就学得有味,学得有味就能学好★■◆。选择专业最好兼顾个人兴趣、个人能力和社会需求■◆★■■。
文人风骨的内涵主要指他们对独立人格的推崇★★◆■★,对崇高道义的坚守,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。陶渊明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◆★”,李白■★★■■◆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★■◆★◆★”★◆★◆,杜甫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”,苏轼“谁怕◆■◆★■?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正是文人风骨的生动演绎。
西方有位科学家预言,以后能提供精神和情感价值的人,会无比富有。学习人文的伙伴们,春天马上就要来了!
激发想象需要和谐宽松的环境,需要大量自由的时间,尤其是需要轻松快乐的心境★★◆◆。今天★◆■◆■,我们的小孩几乎所有时间都被家长和老师占用或安排,根本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。课堂作业和课外实习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,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想象力★◆◆?
当好大学与好专业不可兼得时,有人倾向于选择好大学,有人则倾向于选择好专业。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,各人的价值取向有别,的确是“公说公有理★■◆,婆说婆有理■■★”。要是将来大学转专业比较容易的话,我觉得应该选好大学◆★◆★,进了大学后再去选好专业★◆◆◆;要是大学里转专业有很多限制,那就选一个好专业。各个大学转专业的难易程度不同,家长和考生最好托自己的同学、老乡◆■、朋友调查清楚,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功课■■★■◆■。
“寒衣处处催刀尺◆■,白帝城高急暮砧◆■◆★★■”,“全家都在风声里,九月衣裳未剪裁”——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和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的这些名句,大概难以打动现在的年轻人。因为人们早已不请裁缝到家里■◆★★■“剪裁”寒衣◆■◆◆,裁缝这个职业也基本消失了■◆★◆。现代缝纫机打败了老式裁缝师傅★★■★■,这是近代工业文明的结果。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,使人类迈进了又一次技术革新浪潮■◆,我们会眼见许多旧职业被淘汰■★◆,很多新职业涌现出来。
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丈夫■★★■◆,最多算是一个勉强合格的丈夫。临终前几天,太太当着护工的面对我说★◆■★■:◆★★■◆“来生我们还做夫妻◆◆■◆。”说实话,当时我十分感动■★◆■■,也十分惭愧——我这个丈夫没有做好。由于我母亲是个传统的农家妇女,包揽了所有家务活,我父亲是那种★■◆“酱油瓶倒了也不扶”的爷们◆★■■,这使得我年轻时有较强的大男子主义倾向。刚结婚的六七年,我常和太太吵架◆◆★★■◆。年龄大一点才慢慢懂事■■,知道应珍惜自己的枕边人◆◆★■★★。
如果是现在参加高考,我无疑就是个理科生。当时“患了神经病”想当诗人★◆■■★,竟然还歪打正着成了古代文学和古代文献学教授。我的麻城普通话只有乡亲听得清楚★◆◆◆。研究生毕业一上讲台,校方就决定让我转岗做行政◆★,何曾料到★◆★■★◆,我在大学课堂上广受欢迎。8年前,学生把我讲课的视频传到网上,更让人意外的是,天南地北的很多朋友喜欢听我■◆★◆★■“胡说八道”◆■,连脱口秀演员也模仿我的“麻谱”——这一切全属◆★◆“碰巧”,我那篇大学毕业三十周年的纪念长文,干脆就以★★◆■◆★“碰巧”作为标题。
几十年后★★■◆◆★,白居易还在江边凭吊过,其《李白坟》一诗写尽李白一生的才气■★◆◆★■,也写尽了李白一生的凄凉:
儒家★■■◆“泛爱众”、“仁者爱人★■■”的原始人道主义精神,使他致君尧舜的抱负与救世济民的伟大情怀连在一起;他把对人民的生死祸福的无限关切,与对国家的绝对忠诚结合在一起;他在对国家■★■、对社会的献身中,突出对大众苦难的深厚同情;这样,他把自己完全奉献给国家的同时,也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了人民■■◆。杜甫一生不求个人超脱,不求精神和自由★■★★★,而是将个体心灵沉浸在对人世苦难的同情与抚慰中,并把这当作人生真谛和最高境界,也把它当作人生终极目的和创作的最高使命。如《又呈吴郎》:
狭义的“文人”,专指那些吟诗作赋舞文弄墨的人■◆◆★★,也就是今天说的诗人、作家。由于有的诗人、作家浪漫放荡,古人往往对他们以偏概全★★★◆◆,对这类人存有一种道德偏见。《宋史》载北宋刘挚所言■★:“一为文人,便不足观。■◆◆★◆”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公开宣称:“耻以文士得名,期以述者自命◆■★◆。”
戴建业:高考失手是常有的事情,是否复读不可一概而论。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才可以选择复读◆◆:一,自己的实际水平远高于分数;二,自己相信复读尚有提升空间■★★■■■;三,这次考分能上的学校太差了★★★■◆;四,自己的心理素质比较好★◆■■★◆,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。
杜甫最伟大的地方是他总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,时时感到自己对民族负有巨大的责任。因此,他自己的哀乐呼应着民族的兴衰★■,国家一动乱他便痛哭流泪,如《春望》:
他一生根本没有什么人生规划,很多人生幻想简直荒唐透顶。谁的女儿嫁给了李白■■◆,都会死不瞑目。
如今对儿童的要求比成人还要严格★◆■◆■,玩耍就是耍滑偷懒,游戏就是游手好闲,一上小学就等于结束了童年◆■◆★◆。路上看到的那些放学的小孩★■■■★,背着沉重的书包,满脸沉重的心事,个个看上去就像小老头。这使我想起一位教育家的名言◆★:★◆★“不是因为老了才不玩游戏,而是因为不玩游戏才变老了。”
安史之乱后◆★■◆◆,永王李璘打着平定叛乱的幌子,起兵与兄长李亨争夺皇位。为了利用李白的社会影响力,李璘便派人去游说正在庐山云游的李白。李白一向以诸葛亮和谢安自比◆◆★◆■★,以为这是自己大展宏图的良机,还没有下山就吹起牛皮来:
提问:罗振宇前两天在一次直播中曾提到■■“AI寒门★★■”的概念,意思是,对构建现代社会底层逻辑的AI一无所知所导致的认知匮乏,与经济■★◆★◆、文化资本匮乏一样■◆★■,会给孩子带来发展阻碍■■■◆。如何避免成为■★◆★“AI寒门”?您平常用AI多吗?
我强烈建议各大学放低换专业的门槛。青年恋人可以分手■■,青年夫妇可以离婚,为什么大学专业不可以更换呢?
考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才能◆■★■。清代乾嘉时期的学术大牛戴震◆■,连考六次进士都名落孙山◆★◆◆,后来还是乾隆皇帝◆★◆★■◆“赐同进士出身”★■■■■■。他被公认为乾嘉学派中成就最高的人物,在经学、哲学、史学、文献学◆◆■★★、文学◆◆、语言学★■◆◆◆、数学、天文学等领域★◆,都取得了当时第一流的成就■◆★。不仅他自认为“天下第一人★★”,纪晓岚看了他的著作后也惊为天人,钱大昕也对戴震十分推崇。而当时的许多状元,现在人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◆◆。可见,高分不一定代表高能,考得好更未必干得好。
AI时代很多人可能会丢掉饭碗■★,但这对文理科都一视同仁,它不会仅仅针对文科生,许多普通程序员、医生和其他行业的工科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■★。
我们知道,考场上一切皆有可能:考生的水平◆■◆★★、心态、运气,都会影响考试成绩,有人超常发挥,有人意外失手★◆◆。多半情况下★◆,考试分数基本能反映考生水平。无论高考分数高低★◆■,对发挥正常的小孩要祝贺,对发挥超常的小孩要恭喜◆★,对意外失手的小孩要安慰。
有些同学已经考上一本,甚至考上211和985大学,只因对北大★◆◆、清华的执念驱使他们复读。如果你能上985大学■★◆◆,其实它们和清北的差距不大,至少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大★■■■,哪怕是上211也不委曲你。如果你已经能上985或211了★■■★,还要复读考清华或北大,这会让你整整一年吃知识的“剩饭”,整整浪费一年美好的年华。人生能有几个18岁供你挥霍?连我都为你感到惋惜。再说■■★,复读一年要是能上清北,还算能圆你一个美梦;要是复读了还是不能上清北■■,那不只会让你怀疑自己的能力,还可能让你怀疑人生。
北大的俞敏洪与杭州师范学院的马云■◆,如今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高一个矮◆◆。俞敏洪认为他与马云的区别是“一个丑一个帅■◆■■★◆”。我与俞敏洪先生比较熟悉,我觉得俞马两人的模样■◆◆,好像还没有达到丑帅反差的程度。
提问★◆◆■:当年戴老师高考分数是289分,北大录取线分★◆■◆■■,因消息闭塞错失北大■★,是否会觉得遗憾?戴老师觉得志愿填报的常见误区有哪些◆★★■★■?有没有具体避坑的方法?
6月23日起,各省的高考成绩将陆续公布。2025全国高考志愿填报将在6月26日开启◆★◆◆。大江南北的莘莘学子们站在人生的选择的第一个十字路口★◆■◆。选什么专业?选什么学校■◆■★■◆?选哪个城市★★★■◆◆?
提问◆★◆■◆:近两年文科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都在下降,您怎么看未来文科类专业的走向★◆■?您认为AI时代人文学科的价值又是什么?
戴建业:就目前AI的发展情况看■★★■★,AI写作只能写出规范性的文稿,或许能取代秘书一类工作,毕竟它具有远远高于人类的记忆◆★★★■、储存和搜索功能★★■★◆◆。AI也可能编出离奇的故事情节★★■,帮助起草电视剧脚本,也可能写出套路性强的武侠小说★■◆,但很难替代伟大或杰出的文学创作★■◆◆★。至少AI现在还没有奇特的想象★◆、敏锐的直觉、丰富的情感体验、独一无二的审美感受——总之,AI能模仿而不能独创★◆◆。当然■◆◆★★,假如既没有鲜明的个性■■★★,又没有独特的感悟★■◆◆,更没有深刻的体验,这类“冒牌作家”一定会丢掉饭碗。
可直到今天,许多家长让孩子求学,还停留在学徒学艺的心态;许多学校老师在课堂教学,还在用师傅传艺的方法★■◆。
聊这么多,无非是想打破考生的名牌崇拜。只要有像样的大学可上,不要轻易选择复读。现在基本上人人可以上大学★★■◆■■,毕业后提升的机会很多。人生不是短跑冲刺,而是一场毕生的马拉松赛跑,拼的是耐心■■、坚持和韧性◆■■◆★■。
这关涉到教育的方方面面:对学生家长而言,关系到帮孩子选择专业的眼光■◆,以及对孩子未来的憧憬■■■◆;对应届高考生和在校大学生而言,关系到对相关专业的了解★★★◆◆■,和对自我的认知和期待■◆;对各个大学而言◆★■■■,关系到及时停止过时专业的招生◆■★,并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。
戴建业:★★■■◆◆“买房子永远考虑的是地段、地段、地段,填报专业永远考虑的是兴趣■■、兴趣、兴趣。◆◆”
我从来没有体验过古人所谓的■■◆★★“闲情逸致”■■,也没有真正享受过从容悠闲。我本来就是个急性子,六七十岁了走路还像跑一样,一眨眼就从青丝跑到了白发,从少年跑到了老年◆■■■★。回首平生,我常想起徐志摩的那首《沪杭车中》★◆■■:
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◆★★★,参加高考人数达到1335万◆◆◆■。上千万人争抢,加剧了学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的压力。
李白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,是丰富多采而又辛酸坷坎的一生。用事业家的眼光来看,他一生什么事情都干过,只是没干过一件正儿八经的事情;史学家范文澜称他是“政治上的糊涂虫★★■◆★◆”;用文学家的眼光来看★◆◆◆■,他多彩多姿的一生光彩照人■◆:得到过皇帝的赏识,嘲弄过达官权贵,有安邦济世的雄心★■■◆■,也有成仙不死的梦想,足迹踏遍名山大川★★,朋友遍及天下各地……
我唯一能给家长和考生的忠告是:在不知道哪些专业会被淘汰的情况下,选一个既能为很多专业打基础,又有利于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专业。
今天有些父母自己的人生一塌糊涂◆★★,但他们拿出“人定胜天”的干劲★◆■,决心要规划好自己儿女的人生。他们误以为只要自己■◆★“一定要”,就“一定能◆★★★◆”■★◆。结果是■◆■◆■◆,既苦了孩子★◆◆◆,甚至坑了孩子◆◆■■■,又苦了自己■◆◆,甚至坑了自己■■★。小孩从上幼儿园开始◆◆★,他们的所有时间都被父母规划好了:什么时候补英语■■◆◆★,什么时候补数学■★,什么时候练钢琴■■■,什么时候打蓝球★◆,什么时候上床睡觉……有些中学生上厕所还得一路小跑。这种刻板和强度,除非是神人或木头,即使成人也难以承受,难怪那么多小孩陷入抑郁和焦虑。
现在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,大多数情况下★◆,我们不是在激发学生的想象■■◆★,而是在压抑他们的想象;不是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,而是在磨灭他们独特的个性。2008年,《哈利·波特》系列的作者J◆★.K◆★.罗琳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说■◆◆■◆:“想象力是人类独具的能力★■,设想还不存在的事物是所有发明和创新的源泉◆◆■■■。我们不需要魔法来改变世界★◆,我们自身已经拥有了所有力量:我们有能力更好地想象。★■★◆◆”我们的后代如果★◆★■“没有能力更好地想象”◆★,他们就不会有创新的能力;如果没有独一无二的个性,他们的发明创造就不会别致新颖。
考场之外,AI浪潮如同一场席卷全球的数字化风暴★◆■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各行各业——包括教育和未来就业。专业该如何选择★■★◆,才能避开“AI淘汰区”?
戴建业◆■◆★■:很遗憾,我们那时是估分填报志愿,我是毕业30多年以后才知道自己的考分★★■■★。
戴建业:当时不是消息闭塞,是国家规定估分填报志愿。上大学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的考分,“高考出分的黄金三秒★■◆■★”场面,77级的大学生都没有经历过。我的母校更是特别,直到大学毕业都不公布各人的考分■★■■。刚才说过,我知道高考分数已是毕业30多年以后。
不管命运如何作弄他,他从来不以自己的得失为怀◆★★■,而以民族的兴亡与人民的苦乐为念。这使他博大的胸襟海涵地负,使他深厚的感情深沉凝重,使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。
提问:您觉得李白、杜甫和三苏这几位著名诗人中,谁的人生规划做的最好◆◆★?您曾说过“李白是个浪漫的糊涂虫”,他的人生如果早做了规划★★◆★■■,是不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?
广义的“文人”,泛指作家◆★■、学者,有时还包括科学家,几乎涵盖了所有读书人。
戴建业◆■■★■■:谢谢网易《AI规划师》栏目的邀请!今天和蒋叶光副总裁一起回答问题,减少了我许多压力■■★★,他才是高中教育真正的专家■★■■◆★。说实话,坐在这里我心里有点发怵。平时我老担心儿子会走弯路,很想给他提点人生忠告,结果每次给他提建议时我都非常谨慎。
我是77级的大学生,此前上大学是工农兵推荐选拔,到1977年才恢复高考。我从知道要恢复高考到自己参加高考◆■★◆★★,前后还不到20天◆■,不仅谈不上父母的影响与支持◆◆■■,我本人对高考的真实性也一直半信半疑。接到大学录取通知时◆★◆★■,我和家人都非常惊喜,一听说我要上大学了,妈妈转脸喜极而泣,杜甫的诗句◆◆★“喜心翻倒极■◆★◆★◆,呜咽泪沾巾”,正是妈妈当时心情的生动写照。
提问:网上有很多短视频,记录了高考出分那一刻学生和家长欢呼相拥的画面。也有人说这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“黄金三秒”,建议家长要提前对着镜子训练表情管理。因为高考出分瞬间,家长的第一表情很重要★◆◆,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巨大★■■◆◆■。
提问:今年初Deepseek大火以来,很多知名作家都对AI助力文学和写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。比如余华说★■★◆◆★:★★★◆◆“AI写作的‘逻辑性’可能超越人类,但缺乏‘错误的美感’★★■,而文学的魅力恰恰来自人性的不完美,AI是工具而非‘对手◆■◆◆’■■★”。麦家则表示:“AI可能威胁到商业化写作(如套路化网文)★■,但真正的文学创作需要‘生命的痛感’,这是AI无法替代的■★■★■。■■★”而郑渊洁老师则认为自己写不过★★■■“AI郑渊洁”◆★■◆,甚至因此宣布封笔■■。他的核心观点认为★◆★★“AI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,作家一定会被取代”。这让很多人■★★■■◆,尤其是文科生更加焦虑,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?
由于远祖的关系,杜甫发誓“不敢忘本,不敢违仁”,他一生思想的根基就在儒家。他倒是走当时官二代的正途,两次去考功名,但次次都落榜;盼望“立登要路津”,却迟迟求不到一官半职■★★,四十多岁还“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,残杯与冷炙,处处潜悲辛”◆■◆。
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★◆★★,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想象力、直觉、逻辑、记忆■★◆◆■■、语言等,其中◆■,想象力是第一位的——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新力。
十几年前■◆■★★,哪怕几年前,人们对于专业的选择还有着清晰的预期,更不用说古人对自身技艺怀有的信心了。古代有两个谚语表达了同一个意思:★★“日进千文,不如一艺随身”;“养身百计,不如随身一艺”。可见,在古人看来,老百姓最好的生计,就是学好一门技艺■◆。晚清同治四年(公元1865年)■■,◆◆★“一得墨汁”的发明者谢崧岱先生★★◆★◆,为自己的“一得阁★◆”写了一幅藏头楹联:“一艺足供天下用◆■◆,得法多自古人书■■◆”★■。这幅对联至今还挂在北京玻璃厂东街“一得阁■■◆■■”,可以想象谢崧岱当年对自己的制墨技艺何等自信★★◆★■。谢老先生哪里知道■◆◆,现在天下有几人还用墨汁?更不要说用“一得阁”墨汁了。我小时候见过的很多手艺■★,如今基本上已经失传。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★◆◆★,凭一艺不仅难以养身,有时一艺还可能误身。
我并不完全排斥复读。马云复读两次考上杭州师范大学,俞敏洪复读两次考上了北大◆★■,他们后来的成功有目共睹。复读既是对自己心智的锤炼★◆,也是对自己生命韧性的磨砺。
提问:对于某些高考没有发挥好的学生来说,接下来该怎么选择◆◆★★■?是复读还是进入一个自己不甚满意的学校?城市、学校★■■■◆■、专业,这三者的优先级如何?该如何引导他们看到高考之外的成长路径?
名牌大学与普通大学的真正差别,在于同学的整体素质。人的一生从老师那儿学到的东西,可能没有从同学那儿学到的多■◆★★■◆。高素质同学聚在一起■★◆◆■◆,无形中相互学习、碰撞◆★■★■、借鉴、携手进步■■。这一切比书本知识更宝贵——它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◆★■,拓展了视野,提高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,更在潜移默化中积攒了人脉资源■★◆★◆,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实战演习。
六十多岁时,他还打算参加郭子仪的部队■★■◆,走到半路实在走不动,不得不折回来★■◆◆■,最后死在南陵(今安徽芜湖)他的族叔李阳冰家中。
我倒是觉得人文学科会有长足的发展,因为AI会接替许多人的工作,人们能用更少的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日用商品。这样,巨大的社会财富会惠及每个成员,大家有了更丰裕的物质条件,有了更充裕的休闲时间◆★■◆★,对精神产品的需求必定更加丰富多样,而创作精神产品正是人文科学的拿手好戏■◆。
这是因为:一★■◆■◆、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人生的难题,别人很难理解他真实的困境★◆★■◆★,自己的心结只有自己才能解开◆◆■;二、走弯路既是每个人必须交付的学费★■,也是每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。所以,意大利有个谚语说:“别告诉我什么人生经验■★★■★,让我自己去犯错误■★★◆◆。”父母和社会都应当给我们的后代预留犯错误的空间◆★◆★;三、我自己的一生也是误打误撞,磕磕撞撞才算走到了今天,并没有什么“可以复制的人生经验”★★,我怕给儿子传递了错误信息。
提问★◆■■★◆:2025高考再过几天就出分数了■★■★■,高考生面临着志愿选报的难题。面对“名校情结”与★★★“专业优先”的争论◆■,您认为■■■◆◆“双非院校的王牌专业★★◆◆■”和“985冷门专业”该如何抉择◆◆■■★?
既然不知道将来哪些专业会提前出局,那我们就应该选一些宽口径的专业,譬如理科中的数学——它是各理工科专业的基础,是现代科学技术的“万金油”。如果学好了数学■■,你可以随时转到精算、统计、数据分析等专业■◆,还可以转到许多文理交叉的学科。工科中的电子信息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◆★■◆■★,也属于宽口径专业。文科中的宽口径专业◆★■■◆,过去人们认为是汉语言文学和英语,不管是就业还是考研换专业都比较容易。但现在这两个专业好像已经过剩■◆■■◆,对文科生我提不出好的建议★◆◆■。譬如中文专业从前就业面很宽■★◆:可以进政府部门当公务员,可以进公司当职员,可以到学校当老师——这些过去的“阳关大道”,现在好像都成了“独木桥”。
高考还没有开始,前天就有一位家长问我:“戴老师,我儿子今年考理科◆◆■★■◆,你看报哪个专业更有前途★■■■■?”
戴建业■■★★■◆:他们几人很难说谁的人生规划最好,从他们的人生经历来看■■★★,人生根本不可能被规划★■。